大華重機引領破碎篩分等礦山機械產品向大型化方向發(fā)展
1996年,大華重機踏入礦山破碎機行業(yè),對這個以生產輕工產品縫紉機為主的集體企業(yè)來說,礦山機械無疑是個全新的領域。2004年改制前,公司只有100多人,年產值1000萬元。2006年,大華重機牽手日本阿爾斯泰克公司,邁開了快速發(fā)展的步伐。通過合作,他們制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圓錐破碎機、新型顎式破碎機、齒輥式破碎機等,產品出口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007年,大華重機從國外引進國際領先的破碎、篩分、磨礦為主導的礦機生產技術,在洛龍科技園內全面實施“新礦機工程”項目。該項目占地160余畝,計劃投資2億元。一期工程投資6000萬元,建成3萬平方米的廠房、研發(fā)辦公樓和綜合樓。去年一期工程投產后,已形成年產2萬噸礦山機械產品、產值約3億元的生產能力。
金融危機之下,不少企業(yè)苦于沒有訂單,而大華重機情況相反,目前的訂單可持續(xù)生產至少兩個月。這是該公司與外方合作實施的“新礦機工程”帶來的新變化。
日前,大華重機新礦機二期項目又趁勢而上,并憑借在礦山機械領域的優(yōu)勢技術,成功躋身洛陽動力谷首批開工的項目。據介紹,該項目投資額3000萬元,將新增大中型立車、鏜銑床、數控車床等設備。項目達產后可年產4萬噸礦山機械產品,產值約6億元,利稅6000余萬元,并能彌補省內中型成套礦山機械生產能力不足的缺陷。
“訂單越來越大,50噸已不能滿足客戶的‘胃口’,所以我們將礦機提升到100噸的水平。”郭學師說,新礦機二期項目將引領大華重機破碎機及配套機械等礦山機械產品向大型化的方向發(fā)展,快速提升其產品的科技含量,使大華重機的產品技術性能整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