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法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意味著上海進入生活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同樣作為全國垃圾分類工作首批46個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之一,杭州其實從2010年3月起就大力推廣垃圾分類。根據(jù)國家住建部要求,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那么,杭州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現(xiàn)在建得怎么樣?可以如期完成目標嗎?
記者昨天從杭州市城管局固廢中心了解到,目前,杭州主城區(qū)日清運處置生活垃圾近6000噸/日,其中易腐(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數(shù)量巨大。末端處置現(xiàn)在大致有兩個去處:經分類后的易腐(餐廚)垃圾約1500噸/日,全部運往天子嶺填埋場及天子嶺餐廚垃圾處置項目進行處置;其他垃圾則分別運往九峰焚燒廠、濱江焚燒廠焚燒處置。
目前杭州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的項目建設。等到明年臨江焚燒廠等項目建成后,杭州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基本建成。
昨天,記者探訪了杭州分類垃圾處理的兩大基地——九峰焚燒廠和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看看杭州的垃圾末端處理情況。
九峰焚燒廠
新到垃圾都要在倉內發(fā)酵3~7天
控干濕垃圾的水分再進爐焚燒
九峰焚燒廠是目前杭州最大的花園式垃圾焚燒廠——光大環(huán)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午后,一輛輛垃圾車高速駛來,開進山坳里的垃圾焚燒廠。
在這里,聞不到垃圾惡臭,看不到污水橫流,空氣中見不到煙塵,更聞不出煙味。
“我們主要處理余杭、西湖、拱墅三個區(qū)的生活垃圾,每天焚燒量是3000噸。該項目2017年11月投產后,就開放給公眾參觀,上半年已經有1.5萬杭州市民來參觀過。”
跟著公司副總經理余坤崳,錢報記者來到垃圾焚燒廠的垃圾倉,這里24小時運轉,隨時隨地接收黃桶垃圾清運車輛的傾倒。
一車車垃圾從進料口嘩啦啦傾倒進巨型垃圾倉——這個倉里空氣為負壓,幾乎聞不到垃圾臭味。
倉內有兩臺大型吊機,操作工就坐在倉上方的玻璃小屋里,用八爪魚造型的機械臂來抓取垃圾,一次能抓10噸垃圾進爐焚燒。
黃桶垃圾(其他垃圾),包括用過的廁紙、陶瓷碎片、零星渣土、零碎磚瓦等等。
不過記者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倉里還混雜了快餐盒、泡沫箱、塑料臉盆、廢舊輪胎、瓶瓶罐罐、紡織品等各種可回收垃圾,這是大家平時丟垃圾分類不當造成的。
“一般家庭的餐廚垃圾也會有混雜,所以,新到垃圾都要在倉內發(fā)酵3~7天。這樣可以控干濕垃圾的一些水份,然后再進爐焚燒。100噸垃圾焚燒后剩余19噸爐渣,體積也會縮小90%,爐渣還可以再生利用。”余坤崳說。
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飛灰,按照國家標準,屬于危廢,在廠內經過穩(wěn)定化、固化后,運送至安全填埋場進行安全填埋。
廠里110米高的大煙囪,幾乎看不到煙往外冒,更聞不到味道,煙塵排放標準不僅達到國家標準,甚至比歐盟標準還要嚴。
“另外,在歐美國家的垃圾焚燒廠,其實沒有污水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但中國人丟垃圾的習慣會導致末端處理產生污水,所以我們還需要處理污水。”余坤崳說,廠里所有污水都不外流,全靠自主研發(fā)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
“我們公司在全國各地運營著60多個垃圾焚燒廠,我覺得杭州比國內很多城市在垃圾分類上做得都要好。比如餐飲店的廚余垃圾、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醫(yī)院的醫(yī)療廢棄物,在我們這里都看不到。過去在其他城市甚至看到過垃圾車倒進整套破沙發(fā)、整張床墊什么的,這些情況在杭州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余坤崳說。
天子嶺垃圾填埋場
綠桶垃圾先產生沼氣再發(fā)電
要進入這條垃圾處理線,混運肯定不行
綠桶垃圾天子嶺的垃圾處理線,專業(yè)名稱為“餐廚垃圾分選暨生化利用工程”。
這條生產線有四層樓高,進料口在四樓,每天早上6點之前,杭州第一批垃圾從各個角落運到天子嶺后,綠桶垃圾就會通過進料口,“走”上這條生產線,開始“資源化”再利用的過程。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要經過人工分選、磁選機、破袋機之后,再通過風選、滾筒篩、生物分離器做一次分選,最終選出能“厭氧發(fā)酵”的有機物,打成漿,進入?yún)捬跸尢幚怼?層樓那么高的金屬罐子里,有效垃圾,先產生沼氣,然后進行發(fā)電,并可并入國家電網。而這些垃圾被徹底利用變成沼渣后,還有部分沼渣可以繼續(xù)變成營養(yǎng)土。
曾有一組數(shù)據(jù):1噸餐廚垃圾的發(fā)電量,理想狀態(tài)下可以供50戶家庭使用。但前提是,要進入這條垃圾處理線,垃圾混運肯定是不行的,比如黃桶垃圾(其他垃圾)在這條垃圾處理線上就都是“垃圾”而非資源。
餐廚垃圾中,有一部分是來源于食堂、飯店、餐館等地的泔水。針對這種垃圾,有專門的處理線——天子嶺一個密閉的大平層里,從各地收運來泔水,經過預處理、提油、水解除砂、厭氧產沼及除臭五大系統(tǒng),最終產生可以作為生產生物柴油原料的粗油脂、可以發(fā)電的沼氣和沼渣。1噸這樣的垃圾可產生沼氣65立方米,日發(fā)電量達到130度,并能提取15~30千克油脂。
多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將啟用
對于每天倒垃圾的居民來說,也會有這個疑問,難道我們丟出的黃桶垃圾都可以燒掉,綠桶垃圾都可以被有效的處理掉嗎?
其實,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杭州人口增加,現(xiàn)在的日處理能力無法做到全部垃圾都資源化有效利用。
但能從我們身邊看到,不僅是末端處理的兩個基地在“努力”,身邊的社區(qū)、街道、城區(qū)都在用各種辦法進行垃圾減量,一些環(huán)保發(fā)電公司、綠色能源公司、回收公司都在做著垃圾分化處理的工作。比如不少小區(qū)門口多了垃圾回收機器,有些小區(qū)開始發(fā)放廚余垃圾堆肥桶、建起小區(qū)生態(tài)垃圾處理站,這些工作也在幫助垃圾重新變成“資源”。
一個可喜的消息是,近幾年,杭州垃圾填埋量是在下降的。2019年初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日均填埋量從2017年的6655噸下降為2018年的4545噸,下降31%左右,垃圾處理新格局已經奠定基礎。未來,杭州還將啟用杭州臨江環(huán)境能源工程設施和多個生活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