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頻發(fā),全國多城市“爆表”,藍天白云成了奢侈品??茖W界普遍認為,燃煤電廠的污染物排放,是形成霧霾的罪魁禍首之一。
為應對大氣污染,國家發(fā)改委、環(huán)保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fā)《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煤電機組提出限期減排目標。在政策制約下,各地發(fā)電企業(yè)紛紛推動超低排放建設和改造,靜電或布袋式等物理除塵模式被廣泛應用。然而,每臺機組動輒幾千萬的改造資金,以及后期高昂維護費,讓部分企業(yè)捉襟見肘。
“其實有更低廉,并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1月9日,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軍營說,由他研發(fā)的超細顆粒化學團聚技術不僅能實現“近零排放”,更可以節(jié)省改造成本60%以上。
目前,該技術已由武漢天空藍環(huán)??萍加邢薰緦崿F轉化,在國電豐城發(fā)電有限公司投入應用。
光谷技術實現“近零排放”

經過改造的4號燃煤機組“近零排放”
攝含硫、硝、粉塵等有害物的黑煙從巨型煙囪中噴薄而出,被風裹挾,飄至各處……人們印象里火電廠“制霾”的一幕并沒有出現。轟鳴聲中,國電豐城發(fā)電有限公司4號燃煤機組煙囪里冒出純白的水蒸氣,進入空氣,隨即消逝。監(jiān)測系統(tǒng)電子屏幕顯示,4號燃煤機組煙塵排放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
“遠低于國家最新標準,幾乎相當于零排放。”攤開江西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出具的驗收報告,國電豐城發(fā)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為飛對超細顆?;瘜W團聚技術贊不絕口。
環(huán)評驗收報告顯示,4號燃煤機組使用團聚劑以前,脫硫塔煙塵排放濃度為15.17毫克/立方米,使用團聚劑后,煙塵排放濃度降低到1.7毫克/立方米,降低效率為88.79%。

煙塵排放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
區(qū)別于以往傳統(tǒng)物理除塵模式,該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專用噴射設備,將一種化學團聚劑噴射進入粉塵排放通道,使細顆粒物團聚成鏈狀和絮狀,附著于大顆粒物,再由傳統(tǒng)除塵器對團聚后的大顆粒物進行捕集,可大幅提高細顆粒物的脫除效率。
華東電力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工程師戴建忠表示,“這項技術是采取化學的路徑來解決問題,在全球也是最前沿的技術,值得大力推廣。”
與“物理療法”相比,這套光谷技術具有成本優(yōu)勢。以規(guī)模300MW電廠為例,武漢天空藍環(huán)??萍加邢薰靖笨偨浝砼藗ッ窠o記者算了一筆賬:靜電或布袋式除塵的投資是2000萬元以上,“采用化學團聚系統(tǒng)費用在800萬元左右”。
成果轉化“墻內開花墻外香”
“近零排放”除了給環(huán)保帶來貢獻外,還能為企業(yè)帶來額外的經濟價值,企業(yè)可以將減排量拿到碳排放交易市場進行交易。無論從哪方面看,超細顆粒化學團聚技術對企業(yè)都是百利無一害。
然而,張軍營經過十余年無數次的艱苦實驗,得到國家環(huán)保部認可,通過國家863項目組驗收的這項高新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卻遇到了難題。
從2013年開始,武漢天空藍環(huán)??萍加邢薰驹群蟮情T拜訪過省內十多家潛在客戶,沒有一家火電廠愿意嘗試這項新工藝。
“他們就是寧愿多花錢,也不太愿意嘗試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武漢天空藍環(huán)??萍加邢薰径麻L李湧說,“尤其是大型的火力發(fā)電企業(yè),更是謹慎得很。”

藍罐中所裝的化學團聚劑是這項技術的核心
對此,高為飛表示,天空藍公司找上門提出自己花錢上設備時,也有過類似反對的聲音。最終,還是搞技術出身的老總拍板,才決定給個機會試試看。
不試則已,超細顆?;瘜W團聚技術實際應用效果比預想得還要好,各項指標均超過由某知名上市公司改造的另外3臺燃煤機組。
中國作為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天不幫忙,政府應支持。”張軍營坦言,新技術僅靠企業(yè)自身推廣是遠遠不夠的,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大環(huán)保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并出臺財政貼息,稅收優(yōu)惠等相關配套措施,鼓勵企業(yè)應用治霾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