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9日,日本5大汽車制造商悉數(shù)公布了2008財年業(yè)績預期。這其中,豐田汽車2008年預虧500億日元,這將是豐田汽車46年來首次虧損。
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木下光男表示,08年度財政年度,豐田汽車的凈虧損將達3500億日元,此前豐田汽車預計凈盈利500億日元。此外,豐田運營虧損也調高至4500億日元,比此前預期的增加了3000億日元;銷售收入將達21萬億日元,同比減少5000億日元。
與此同時,日產汽車、馬自達、三菱汽車、富士重工也預計08財年將出現(xiàn)凈虧損。5家公司的虧損總額預計將達7070億日元。
豐田二戰(zhàn)以來首虧
木下光男此前曾表示,上一次豐田汽車出現(xiàn)經營虧損,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次卻是因為金融危機,目前豐田汽車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銷量已大幅減少。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08年1月至12月,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總銷量為220萬輛,盡管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銷量卻同比減少了40萬輛。美國汽車市場陷入蕭條,對豐田汽車打擊很大。
業(yè)內人士認為,金融危機導致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是引發(fā)日本國內汽車總體需求下降的主因;此外,日元走強也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汽車生產商今年的利潤。
日本汽車經銷商協(xié)會2日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1月份日本汽車整體銷量(含0.66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車)同比下滑19.9%,僅為301,707輛。
在殘酷的經濟環(huán)境下,豐田2月5日被迫暫時全面關閉國內組裝線到僅剩一條,這對日本汽車工業(yè)而言是歷史性的一天。
對此,豐田創(chuàng)辦家族第三代,新接班的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目前經濟之惡劣是“百年僅見的空前狀況”。豐田表示,2月及3月排定的組裝線停工是為了讓產量配合市場需求。
雖然還保留一條國內組裝線,但這對遭受停工波及的數(shù)萬名組裝線員工而言絲毫起不了安慰作用。在豐田汽車的大本營豐田市,這里的工廠早已關閉,工人們無所事事。
作為豐田市的支柱企業(yè),豐田汽車的減產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豐田市的財政狀況。如果豐田汽車因虧損導致其上繳企業(yè)稅減少,這個40萬人的城市將預計減少約90%的稅收。目前豐田市的失業(yè)率已升至歷史新高,豐田市市政廳表示,這個地區(qū)的失業(yè)率高居日本全國之冠。
日產汽車將裁員2萬
豐田汽車的遭遇并不是日本汽車工業(yè)慘淡現(xiàn)狀的個案。日產汽車9日宣布,計劃在全球范圍裁員逾2萬人,轉移日本國內的生產,并向日本、美國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政府尋求援助。
日產汽車公告顯示,日產08/09財年第三財季(2008年10月到2008年12月)凈利潤虧損832億日元(約9.1億美元),并發(fā)布預警稱財年全年將出現(xiàn)自戈恩擔任日產總裁以來的首次虧損。
數(shù)據顯示,日產第三財季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6%,至731,000輛,第三季度營業(yè)收入同比下滑34.4%,至1.82萬億日元。2009年1月份,日產在其第一大市場美國的銷量更同比下滑31%。
為應對市場的疲軟需求,日產還計劃在本財年內將全球產量降低20%。此外,日產本財年將停止向董事會成員分紅,并從3月份起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水降低10%,直至公司業(yè)績出現(xiàn)明顯好轉。
日產還表示將暫停與雷諾一起在摩洛哥建設的新工廠。該工廠投資6億歐元,原計劃于2010年投產。日產汽車首席執(zhí)行長戈森(Carlos Ghosn)還表示,日產汽車暫時取消了在2010年之前確保年收入增長5%的目標,而這原本是該公司在其當前管理計劃中做出的一項重要承諾。
除豐田、日產兩巨頭外,預虧的其它日本車企也是動作頻頻。三菱汽車社長益子修就表示,“經濟惡化遠遠超出預測”。三菱打算在今年3月底前將在職的約3300名非正式員工全部解雇,并將把管理人員的工資從3月起將削減10%。
押寶新能源
面對如此寒冬,雖然日本車企巨頭為裁減成本,“狠招”盡出,但對于新能源這一汽車業(yè)熱點卻一向“花錢如流水”,“熱情”不減。
作為全球混合動力技術的領導者,豐田汽車其實早在1996年12月便與松下電器產業(yè)公司和松下電池工業(yè)公司合資成立松下電動汽車能源公司(PEVE),生產鎳氫電池或鋰電池等環(huán)保車用電池。經過去年中期的投資增產后,PEVE車用電池產量有望從2007年的50萬臺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100萬臺。去年12月17日,本田汽車更與GS湯淺(GS Yuasa)聯(lián)合宣布,雙方成立注冊資本150億日元的合資公司,主要生產混合動力車用鋰電池。
2007年4月,日產汽車與NEC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AESC。去年5月,AESC股東對外宣布了將生產車用鋰電池的計劃。去年12月,日產和NEC更聲明將提前1年實施增產計劃,投資1000多億日元,分別在日本國內及歐美國家建設新的工廠,以確保鋰電池產量在2011年之后達到供應20萬輛車使用的水平。
對于新能源的未來,業(yè)內人士認為,環(huán)保汽車將是今后車企生存的關鍵。從長遠角度來看,繼續(xù)在新能源領域投資是必要的。例如三菱iMive節(jié)能技術就有望在2010年引入全球市場,隨著能源緊張,小排量汽車將會更得人心。
不管怎樣,在經濟危機的“嚴寒”之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調整生產、降低庫存、縮減開支、優(yōu)化人力資源結構,以求度過這場前所未有的汽車工業(yè)困境的同時,各大車企對新能源、新技術的投資或能加速汽車業(yè)升級換代,迎來汽車業(yè)下一個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