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陜西漢中留壩縣已停用的尾礦庫安全隱患突出,但對此卻無人問津。在當地司法力量的推動下,3年后,昔日的荒敗尾礦庫舊貌換新顏,不僅礦渣得到了妥善處理,而且原區(qū)域還變成了一片蔥綠林草地。
尾礦庫是礦山企業(yè)最重要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也是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險源,如不及時閉庫,既可能造成尾砂泄漏、潰壩、環(huán)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也可能給下游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災害和損失。
漢中市留壩縣宗廟溝尾礦庫位于秦嶺重點保護區(qū)范圍內,北側毗鄰紫柏山國家森林公園,距離下游村民聚居區(qū)不足500米,儲存尾砂2萬立方米,堆積壩高22米。2020年9月停用至被檢察機關發(fā)現時,一直未開展清庫、閉庫工作,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針對該尾礦庫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留壩縣人民檢察院向該縣應急管理部門提出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監(jiān)管職責,消除尾礦庫安全隱患。隨后,該縣應急管理部門墊付資金36.5萬元,對尾礦庫存在的排洪涵管裂縫、庫尾滑坡、壩面排水溝局部破損、截滲壩外側變形等隱患進行先期治理并通過驗收。
同時,檢察履職引起留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統(tǒng)一部署下,成立宗廟溝尾礦庫清理整治工作專班,對2萬立方米尾砂全部清運,并實現對尾砂的綜合利用。2022年12月,該尾礦庫閉庫銷號工作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和銷號現場復核。
為確認尾礦庫整改工作效果,今年3月底,留壩縣人民檢察院邀請漢中市16位人大代表現場實地查看整改情況,整改后的庫區(qū)覆土約6000立方米,覆土面草木蔥綠,安全隱患得到消除。
以宗廟溝尾礦庫案件辦理為契機,圍繞治理中反映出的礦山安全和環(huán)境污染隱患問題,留壩縣人民檢察院與該縣應急管理、自然資源兩部門共同出臺《留壩縣秦嶺范圍礦山治理領域協(xié)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各方匯聚監(jiān)管合力,助力秦嶺礦山隱患問題系統(tǒng)治理,筑牢秦嶺生態(tài)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