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加強本市裝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運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實施,從制度層面推動上海市裝修垃圾源頭投放和收運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而早在4月,長寧區(qū)就試點裝修垃圾清運新模式,在天山路街道、程家橋街道、北新涇街道、新涇鎮(zhèn)投放智能建筑垃圾收集箱,實現建筑垃圾不落地。并采用建筑垃圾預約清運模式,形成了立案派遣——調度處置——清運反饋——歸檔結案的線上閉環(huán)。
試點3個月,效果怎么樣?今天,“寧寧”就來到了程家橋街道……
智能建筑垃圾收集箱
4月以來,程家橋街道在試點的虹橋機場新村、程橋二村及寶北小區(qū)共放置了8個智能建筑垃圾收集箱,箱體大小約占1.5個車位,可存放7立方裝修垃圾,最多放150袋(標準袋)裝修垃圾。這些收集箱還是可移動的,可根據居民實際需求,提前將箱體擺放至裝修的居民樓附近,方便居民的同時提高了建筑垃圾處置效率。

此外,收集箱可以全方位精準監(jiān)測箱內垃圾量的變化:箱體裝載量未達到70%,箱體信息顯示為綠色;箱體裝載量為70%-89%時,箱體信息顯示為黃色,并且會自動發(fā)送清運單至平臺;箱體裝載量達到90%,箱體信息顯示為紅色,會再次推送信息催告作業(yè)公司及時清運。清運完成后,箱體信息顯示自動恢復為0%,同時清運派單自動完結。
建筑垃圾預約清運模式
此前,裝修戶的建筑垃圾基本都是就近堆放在樓道附近的空地,再由小區(qū)物業(yè)專門拉到裝修垃圾堆放場所,清運公司定期前來處置。因裝修垃圾不能及時處理,導致環(huán)境臟亂差,還容易滋生蚊蟲,擾亂居民區(qū)的生活秩序。
而為了有效破解社區(qū)“堆放難、管理難、清運難”的問題,在長寧的試點街道,裝修戶可線上申請裝修垃圾清運,填報聯系人、地址、預約時間等信息后,小區(qū)物業(yè)公司或者居委會將根據居民申請,引導裝修建筑垃圾投放至收集箱,并通知清運公司及時處理。不僅減少垃圾裝載時間和車輛閑置等待時間,還緩解作業(yè)揚塵、噪音擾民難題,保證社區(qū)環(huán)境整潔。
虹橋機場新村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曹欣禮告訴“寧寧”,除了正月外,機場新村幾乎每月都是“裝修旺季”,以往很難找到裝修垃圾固定存放點。“現在新的裝修垃圾清運模式下,我們根據小區(qū)環(huán)境和道路實際,不僅可以靈活增設收集箱,還同步設置臨時的交付點,通過戶主、住戶有效預約來實現投放和清運的有序銜接,減少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在小區(qū)停留時間。”

據了解,3個多月以來,虹橋機場新村共有35家陸續(xù)處于裝修進程中,從最初在相對固定的兩個位置擺放智能建筑垃圾收集箱,到最高峰的時候,小區(qū)里有五六處靈活擺放點。通過后臺信息顯示,清運企業(yè)也能夠及時掌握裝修垃圾的投放情況,合理規(guī)劃收運路線和班次,實現收運和收費全程可溯。
而建筑垃圾清運方式和存儲方式的改變,也方便了居委和物業(yè)公司的管理工作。
機場新村物業(yè)保潔隊的宋隊長直言:“以前一接到有建筑垃圾堆放,我們就要通知相應的人員去處置,有時候一天要跑好幾次,跑好幾個點。現在他們(裝修戶)只要跟我們說一聲,會有專人幫他們線上預約,統(tǒng)一進行建筑垃圾處置,節(jié)省人力物力。”
此外,智能化投放和處理建筑垃圾,能更加精準地掌握建筑垃圾的數量,有效地實現“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不僅提高裝修垃圾收運效率,更促進信息化管理、規(guī)范化收費,提升行業(yè)的服務水平。
目前,程家橋街道正積極推進將建筑垃圾預約清運的小程序接入“一網通辦”,并爭取納入“隨申辦-程橋旗艦店”的服務板塊,從而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方便辦理,讓數字化轉型覆蓋到裝修垃圾收運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