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今后五年,浙江將統(tǒng)籌抓好治土、治廢等工作,合理布局、統(tǒng)籌推進餐余垃圾、固體垃圾、建筑垃圾、危廢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和城鄉(xiāng)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省政協(xié)委員、舟山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市委會主委張偉平對此印象深刻。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795306001517280428.jpg)
他提出,近年來浙江大力倡導城鄉(xiāng)垃圾分類,已取得不錯成果。浙江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超過90%,4500個省級農村垃圾分類與減量試點村每年減少垃圾40多萬噸。
但是也應看到,垃圾分類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某些地區(qū)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還不是很高等。尤其資源化利用后的出路問題值得思考。
調研中發(fā)現,全省一年可利用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后的肥料近4萬噸。如果2022年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措施在全省普遍推開后,一天就能產生近1000噸有機肥料。
目前,這類有機肥料去向主要有三個:一是就地免費發(fā)放給農戶,二是給種植大戶還田,三是被專業(yè)生產有機肥廠家收購后制成商品。
如果經過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后的有機肥料最后沒有真正實現安全有效的利用,很可能還會造成土壤二次污染。
因此,他建議,一是變成可堆肥后,由政府主導,進行安全檢測,再給種糧大戶、種植大戶還田。
二是鼓勵市場化運作,把這些資源化處理后的有機肥當成半成品,拿到工廠里進行再加工,變成安全、可靠、合格的有機肥,進入商品流通市場。政府可將使用這部分有機肥的人納入商品有機肥補貼范圍。
三是為了保證這部分有機肥安全可靠,最終能夠使用,還是要從分類源頭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