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廢棄的礦山,大多數(shù)是由露天礦井的倒塌造成的,一旦倒塌,基本上就會閑置在那了。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大約有50萬個廢棄礦山的組織存在。盡管這些礦山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對公眾進行限制,不讓其靠近,但還是有企業(yè)家們從中看到了商機,占領了這些空閑的地下空間,把它們變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下游樂園。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157938001515124079.jpg)
▲ 礦山和草地(Mines and Meadows),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這里曾是19世紀后期開放的石灰石礦山,現(xiàn)在成為了沙灘車愛好者們難忘的體驗之地。開發(fā)商將這里作為沙灘車的一個場地,將人們帶進礦山。你可以進入礦井入口來個急轉彎,行進到狹窄處還可以伸手碰見礦石頂部。此外,這里還可以露營,讓人們體驗戶外生活。
圖爾達鹽礦,羅馬尼亞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004613001515124102.jpg)
位于羅馬尼亞西部的圖爾達鹽礦,自17世紀開始一直運營到了1932年才被廢棄。在二戰(zhàn)期間,這里還成為了當?shù)鼐用竦谋茈y所。1945年戰(zhàn)爭結束后,奶酪制造商接管了這里,最終在1992年被改造成了一座地下主題礦山公園,成為了世界首個由廢棄礦山改建的景。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137121001515124123.jpg)
人們通過乘坐唯一一部電梯下降到地下120米處,出現(xiàn)在眼前的有摩天輪、迷你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露天劇場、兵乓球桌和運動場。這里還有一個關于礦山歷史的博物館,人們可以了解到這兒的歷史。此外,這里還是一個天然的養(yǎng)生館,由于鹽礦長期保持在了11-12℃,濕度高并且沒有任何過敏原和細菌,因此這里成為了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們的天堂。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746202001515124139.jpg)
▲ 維利奇卡鹽礦,波蘭
早在10世紀,人們就開始在維利奇卡礦區(qū)開始制鹽,不久之后便建造了一座鹽場城堡,這里算得上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還是聯(lián)合國首批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17世紀初期至中期,鹽場的工人大約有2000人,每年開采約3萬噸的礦物。但在1772年6月10日,奧地利軍隊占領了該地區(qū)后,鹽場停止了生產(chǎn)。2007年這里成為了一座公園,集地下咸水浴、鹽湖、餐廳、療養(yǎng)院、博物館、教堂于一體的療養(yǎng)勝地。
此外,鹽礦還提供了宗教服務,探險之旅,這里有美術館、博物館,還有兩家地下酒店。據(jù)介紹,這里不時還會舉辦音樂會、藝術展及各種有趣的活動,讓人們體驗多樣的文化之旅。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568008001515124240.jpg)
▲ 路易斯維爾巨型洞穴,美國肯塔基
隱藏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的下面,是一個面積超過37萬平方米的洞穴,曾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期被作為當?shù)氐姆揽斩词褂?。如今,巨型洞穴作為提供大宗倉儲需求的倉儲點,還用來作為旅游景點和活動中心。最刺激的一項活動是人造滑索,手抓著索道墜入無邊的黑暗絕對是個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363003001515124249.jpg)
▲ Zip World洞穴,英國威爾士
這是個位于英國威爾士采石小鎮(zhèn)Llechwedd的巖洞,在19世紀80年代期間,這個礦場雇傭了500多名工人,每年生產(chǎn)超過2萬噸的石板。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石板需求急劇下降,采石場的部分工作也停止了運營,公司決定把其變成一個旅游景點,于是Zip World便應運而生。其中包括洞穴滑索、巨型蹦床和空中障礙課程。
![](/media/attachment/upload2/image/201801/500573001515124258.jpg)
其中巨型蹦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蹦床,共有3個,用長達18米的滑鏈連接。人們將會被要求穿上全套棉質(zhì)裝備和頭盔,乘坐火車進入洞穴。蹦床周邊會有3米高的網(wǎng)墻,防止人們跳出去。其中第一個蹦床距離地面6米多高,第二個有18米高,第三個有近60米高,人們在上面可以一個接著一個嘗試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