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yè)是晉中市的重要支柱產業(yè)。作為煤炭大市,今年以來,晉中市大力實施煤炭工業(yè)注能行動,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培育和釋放煤炭優(yōu)質產能,穩(wěn)步提升煤礦安全保障和生產供應能力,挺起經濟大盤的“硬脊梁”。

新元煤礦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采掘機自動化控制平臺
“云端”采煤 礦井裝上智慧大腦
在潞安化工集團新元煤礦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井下采煤機、運輸機等綜采設備相繼運轉,隨著各類數據的變化跳動,滾滾“烏金”奔向地面。“過去,井下一出問題就得停工數日,現在井下設備出現故障,撥打視頻電話可以直通設備商進行遠程診斷。”新元煤礦5G+智能化礦井建設辦公室主任冀杰說,從2020年建成全國首座5G煤礦至今,煤礦5G應用場景已拓展至31個,煤炭開采更加安全高效。
作為全國首座5G煤礦,新元煤礦依托井下“超千兆上行”煤礦5G專用網,實現了煤礦智慧化管理,開啟了晉中市煤炭業(yè)“智變”新征程。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fā)布了關于公示擬納入煤礦智能化建設典型案例匯編清單的通知,共選出八十項典型案例,《新元煤礦作業(yè)流程智能管控平臺》入選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典型案例。新元煤礦作業(yè)流程智能管控平臺建成了煤炭行業(yè)首個 “智能作業(yè)管理平臺”,重塑井下流程化作業(yè)傳統(tǒng)管理模式,徹底改變了驗收、檢修質量不高等狀況,實現了工程驗收、檢修作業(yè)、日常巡檢在線化。目前,該平臺已經覆蓋隊組24個,涉及業(yè)務場景32個,用戶人數達到247人。平臺投用后,工程質量合格率提升10%,協同管理效率提升20%。
數字牽引 全速領跑轉型升級
新元煤礦智能采煤的實踐,刻錄下公司向數字化轉型的堅定身影。
數字轉型不是“去煤化”,而是更好地發(fā)揮煤炭基礎產業(yè)的重要支撐作用和數字技術互聯互通的作用,加快推進數實融合,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yè)體系,實現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
新元煤礦切實發(fā)揮5G技術對煤礦發(fā)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對煤礦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全周期改造,逐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由采掘工作面為重點向全礦井智能化轉變,努力在數字世界中實現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投資等生產經營活動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呈現。
截至目前,新元煤礦已建成全礦井SPN融合網絡,真正實現了礦井網絡“一張網”管控,建成全礦井信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系統(tǒng),為數據中心建設及信息化發(fā)展提供網絡安全保障,建成數據中心,為公司智能化建設提供可靠數據底座支撐,完成綜合智能管控平臺升級,實現生產數據可視化及大數據智能分析決策。
新元煤礦董事長王海鋼告訴記者,運用互聯網等技術賦能煤礦改造,既能提升生產效率,也能提高產品質量,有助于為企業(yè)邁向產業(yè)中高端打開新空間。實現數字化生產后,累計減少操作人員400余人,產品合格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示范引領 全面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今年1月,新元煤礦以高分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在行業(yè)內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壽陽能源革命工作中的一大亮點工程。
壽陽縣以新元煤礦為試點,開啟了全國5G智能化礦井示范縣創(chuàng)建工作,力爭用2年時間,把全縣年產120萬噸以上及具備條件的礦井建成安全高效、集約型的現代化智能礦井,其他礦井借鑒示范礦井的理念和經驗,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有條件的一個或幾個系統(tǒng)逐步推進由機械化到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升級改造建設。截至目前,在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設方面,壽陽縣14座生產礦井已累計建成49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并全部通過驗收,通過率100%,智能化工作面建成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晉中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煤礦智能化現場推進會精神,嚴格按照國家能源局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及省能源局等四部門下發(fā)的智能化建設工作任務,結合全市各產煤縣(區(qū)、市)煤礦企業(yè)實際,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分解下發(fā)了建設任務目標,并堅持“目標導向、標準引領,分類實施、分布推進,國企帶頭、梯次推進”,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市125座礦井中180萬噸/年及以上生產煤礦的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
下一步,晉中市將在礦山原有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充分利用學校領先的人才優(yōu)勢、科研力量等綜合優(yōu)勢,在平臺搭建、項目轉化、協同創(chuàng)新等方面加強合作,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促進煤炭產業(yè)轉型升級,推動礦山整體建設向“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