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自主研發(fā)的新型捕收劑及添加劑,選擇性好、捕收能力強,微細粒鋁礦物形成結實疏水聚團,使10年以前難于選礦的重慶鋁土礦成功地實現了選礦脫硅。”在近日召開的《重慶地區(qū)鋁土礦鋁鎵鈧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評審驗收會上,中鋁公司首席工程師顧松青如此評價。
重慶地區(qū)鋁土礦資源儲量豐富,現已查明鋁土礦工業(yè)礦體資源儲量1.23億噸。鋁土礦主要以中高硫中低品位礦石為主,富礦較少,其中鈧、鎵等稀有稀散元素含量較多,某些礦床中還含有鋰、釩等。
針對重慶地區(qū)鋁土礦資源稟賦差,氧化鋁生產成本高、鋁土礦資源利用率低的現實,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中國地調局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開展《重慶地區(qū)鋁土礦鋁鎵鈧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旨在開發(fā)和研究選冶新技術、新工藝、新藥劑,在保證經濟高效利用鋁資源的同時,使礦石中價值較高的鈧、鎵等伴生元素得到綜合利用,實現對重慶地區(qū)低品位鋁土礦(鋁硅比為3~4)的高效利用,使該地區(qū)同類低品位鋁土礦資源價值得到提升。
尋找高效的脫硅產物是開發(fā)處理中低品位鋁土礦新技術的核心。項目組歷時一年時間,以重慶地區(qū)大佛巖、趙家壩礦點的鋁土礦為研究對象,采用“反浮選脫硫—正浮選脫硅—拜耳法溶出—鋁酸鈉母液提鎵—赤泥提鈧”工藝,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和擴大選冶試驗工作。試驗結果表明,自主研發(fā)的浮硫活化藥劑成效顯著,高效鋁土礦捕收劑的捕收能力和選擇性好,對重慶難利用低品位鋁土礦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對鋁硅比為3~4的重慶低品位鋁土礦,可獲得鋁硅比≥7的鋁土礦精礦,三氧化二鋁選礦回收率60%~80%。選冶經濟初步分析表明,年處理200萬噸的選礦廠,可年產118.40萬噸鋁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