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拆房子’的生意也許比建房子還要好。”
隨著城鎮(zhèn)化發(fā)展持續(xù)推進,城市更新、存量改造將成為城市未來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由此而產生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有望成就一片產業(yè)藍海。
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22年,全省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約為43.4%,2023年預計將達到50%以上。“拆房子”之后的生意,湖南怎么做?
1.3億噸——
湖南去年產生建筑垃圾的規(guī)模
建筑垃圾從何而來?
城市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短命建筑”。這些建筑因規(guī)劃調整,或自身質量問題,平均壽命僅有30年左右。
頻繁的裝修與拆改也是造成大量建筑垃圾的源頭。新開業(yè)的店鋪、新買的二手房,短期內對房屋進行多次裝修,早已屢見不鮮。
在湖南,建筑垃圾的規(guī)模不容小覷。據統(tǒng)計,2020年全省建筑垃圾產生量約為2.9億噸,2021年約為1.2億噸,2022年約為1.3億噸。
大量的建筑垃圾去了哪兒?
堆積、填埋、焚燒,一度是建筑垃圾逃不脫的“命運”。“就算回收利用,因為產品附加值有限,也未必能賺錢,企業(yè)看不到希望。”一位資深從業(yè)者告訴記者,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企業(yè)停留在“處置”階段,而非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
即便如此,湖南今年卻立下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達到50%以上”的目標,底氣何在?
在長沙縣,湖南融城環(huán)??萍加邢薰?以下簡稱“融城環(huán)保”)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已具備年處理60萬噸瀝青及水穩(wěn)基層拆除垃圾的資源化處置能力;
在湘江新區(qū),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中科技”)具備裝修垃圾、拆除垃圾、工程垃圾、道路瀝青垃圾協(xié)同處置能力,年處置產能達200萬噸;
在衡陽市,共建有3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主要處理混凝土塊,總處理能力達每年250萬噸。
全省各地積極布局,建筑垃圾正一步步成為“黃金”。
5%——
建筑垃圾“路材化”帶來價格優(yōu)勢
近日,記者來到云中科技梅溪湖油松臨時基地,建筑垃圾處置線上,一端堆放著大量建筑垃圾,經過分類、破碎、加入外摻劑、攪拌等步驟,生成瀝青、水穩(wěn)等再生材料。
“‘吃飯的家伙’都藏在這些瓶瓶罐罐里。”云中科技董事長湛哲宏指著一排試劑瓶,上面標有“增強劑”“泥土固化劑”等。
建筑垃圾回收再造建筑材料,存在“先天不足”。“建筑垃圾因為摻有有機物,不僅強度不夠,吸水性也大,材料還十分不均勻。”湛哲宏說道。
如何破解建筑垃圾的三大“軟肋”?
首先是徹底分類。在建筑垃圾處置線上,一臺臺分類設備,再加上少量人工分揀,將有機物與無機物徹底分離。
其次是試劑介入。云中科技自主研發(fā)的增強劑、成型劑、抗裂劑、高粘劑等,各類試劑與建筑垃圾充分攪拌,發(fā)揮“魔力”,建筑垃圾變得材料均勻、強度更高。
最終,建筑垃圾搖身一變,成為瀝青、水穩(wěn),大量用于公路建設。長沙含浦大道、雙河路、龍柏路等在建路段,均使用再生瀝青材料。
“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材料,市場價要比普通材料低5%左右。”湛哲宏說,這5%為再生材料贏來了不少市場,公司也已實現(xiàn)有償回收建筑垃圾、售賣再生材料等多種利潤模式,產品銷售收入近3億元,產能與規(guī)模居全國之首。
100%——
建筑垃圾將被“吃干榨盡”
位于長沙經開區(qū)的融城環(huán)保,占地100余畝,是全國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廠化”運營項目。
近日,記者來到融城環(huán)保,只見一車車建筑垃圾被送進生產線,經過篩分、破碎、分選等環(huán)節(jié),“吐”出來的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
該項目一期為道路瀝青垃圾處置基地,已具備年處置34萬噸道路瀝青垃圾、產出80萬噸瀝青混合料的能力。項目二期建成投產后,預計將具備年處置200萬噸建筑垃圾、產出260萬噸高品質綠色再生產品的能力。
在長沙經開區(qū)自購土地,建成國內首家“建筑垃圾工廠”,融城環(huán)保已將建筑垃圾“吃干榨盡”,實現(xiàn)處置率、利用率兩個100%,云中科技也正朝著100%努力。“目前,公司回收的建筑垃圾有85%用于路材,另有5%直接售賣,10%的有機物焚燒處理。” 湛哲宏說,希望通過建立行業(yè)標準、分類制定價格體系、用地納入規(guī)劃等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企業(yè)競爭力。
湛哲宏表示,未來三年,云中科技有望實現(xiàn)建筑垃圾利用率達95%。除了將建筑垃圾路材化、建材化,該公司還將利用好有機物等材料,實現(xiàn)能源化、肥料化,最終達到建筑垃圾100%資源化利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