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鄭州市委常委會議明確要求的7月底前把市內積存的建筑垃圾清完,絕大部分就是要運到消納場后再處理。現在,這些消納場情況如何?
【市民聲音】
建筑垃圾能不能堆成景觀山
朱先生反映五龍口南路嵩山北路口向西800米,五龍口村兩年前拆遷后,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地。“曾經見過渣土車過來運走了幾十車垃圾,但估計不到一成。”他說,久而久之,不少附近小區(qū)的生活垃圾也倒在了這里。高先生說,可以因地制宜,將建筑垃圾處理后堆積成景觀山,再在周圍建好配套設施,供市民游玩欣賞。
【市政府要求】
各區(qū)要籌建建筑垃圾消納場
所謂建筑垃圾消納場,就是建筑垃圾統一有序堆放、再生利用的場地。
據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固廢處處長王福深說,2014年3月份鄭州市政府就下文,要求各區(qū)(管委會)籌建一處不少于100畝的建筑垃圾臨時堆放場地,可到2014年底沒有一個區(qū)籌建好。
今年5月份鄭州市委常委會議就建筑垃圾清運問題明確提出的三條具體要求中,第一條就是各區(qū)(管委會)要選址建設兩處建筑垃圾消納場,消納場面積要滿足轄區(qū)產生的建筑垃圾的受納。隨后,鄭州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也對消納場籌建工作做了明確規(guī)范。
【實地探訪】
消納場其實是拆遷現場?
高新區(qū)的兩處消納場,疑似只是村莊的拆遷現場
6月15日至17日以及7月6日、7日,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分兩次對各區(qū)(管委會)建筑垃圾消納場的建設、運行狀況進行了暗訪。兩份暗訪報告均指出,高新區(qū)的兩處建筑垃圾消納場是兩處自然村的拆遷現場,消納場并未投入使用,且兩個自然村以外的建筑垃圾不允許傾倒在這兩處消納場。
8月24日,記者來到高新區(qū)的這兩處消納場進行走訪。這兩處消納場相隔不到500米,位于連霍高速西四環(huán)口附近。向榆林村內的方向走,有一大片建筑垃圾,路面為土路,沒有見到任何圍擋或顯示此處為消納場的牌子。附近的居民說,這就是拆遷后的榆林村,沒聽過什么消納場。
榆林村往南約500米,是位于小榆林村的另一處消納場。此處情況和榆林村幾乎一樣,只是規(guī)模略小。
昨天下午,記者就此事咨詢了高新區(qū)管委會,宣傳部門一工作人員說,如今施行屬地管理,此事還需問雙橋辦事處。隨后,雙橋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稱會將此事反映給相關負責人,“6點半下班前給你回復。”但截至發(fā)稿時,記者仍未收到任何回復。
正規(guī)的消納場如何運作
8月24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滎陽市索河街道辦事處槐樹洼村的一處消納場。該消納場位于一條溝壑旁,門口有“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消納場”字樣的門頭,出入口的地面均是硬化的水泥地,周圍設有藍色的圍擋。
在消納場的出入口處,有噴水降塵設施。負責人張鑫說,渣土車進入場地時,從門頭上方噴灑的水將車斗內的渣土濕潤;隨后車輛進入場內,將垃圾倒在指定位置,土質垃圾則倒在山溝里,操作時灑水車同步降塵;最后車輛要經過一處水槽,濕潤輪胎,在出口處還要對輪胎上的泥塊進行沖刷。消納場由七八個人專門負責,辦公就在相鄰的房間內。
不過由于才投入使用一個多月,場地內的路面還未硬化,水槽也正在建設中,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粉碎機還沒到位。“目前先把建筑垃圾堆放著,等待粉碎機到來。”張鑫說,那套設備要600多萬元,兩個月后能到位。
【難處在哪兒】
找上百畝的空地不容易
從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領導小組7月份的暗訪報告來看,鄭州市各區(qū)(管委會)建筑垃圾消納場的建設、運行情況并不樂觀:中原區(qū)、管城區(qū)、二七區(qū)、惠濟區(qū)、高新區(qū)、鄭東新區(qū)均被提及消納場未投入使用,金水區(qū)和鄭東新區(qū)只選址建設了一處消納場。
暗訪結果為何不甚樂觀?記者詢問了多位相關人員,土地、資金和群眾擔憂是主要原因。一位區(qū)執(zhí)法局工作人員透露,在現在市內寸土寸金的情況下,找一處上百畝的空地實屬不易。
而且籌建消納場也需要投入。“建設、運輸、粉碎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資金投入。”有知情人說。
張鑫也說,當初為消納場征地時,村民“一聽是用來放垃圾的,就不太高興了”。張鑫說,經過向村民講解,他們才逐漸接受。此說法得到了一執(zhí)法局工作人員的證實,他說村民一聽是垃圾,就把“臟亂臭”的“帽子”給戴上了。